神经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病发作起来被称为天下第一痛省立同 [复制链接]

1#

记者柯静通讯员应晓燕

“就像一把刀在脸上割,痛得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72岁的方奶奶捂着右脸,愁容满面地医院神经外科陈书达教授的专家门诊。“陈主任,我实在痛得受不了。请你帮帮我。”

医院,方奶奶这样痛苦的病人不在少数。

“这个痛啊,来无踪去无影,不痛的时候与正常人一样,可是疼痛说来就来,在脸上乱蹿,像一把锋利的刀,一刀又一刀,撕心裂肺地疼。”

方奶奶的女儿说,“每次疼痛发作时,母亲的脸都会痛得变形,一个多月来,吃了止痛药,也没有效果,人都变得焦虑、紧张、憔悴。”

方奶奶这病叫三叉神经痛。能不能治?能治。如何治?微创手术。日前,医院开展多例机器人辅助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只需一个刺孔,植入微球囊,就能完成三叉神经痛治疗,适合年纪比较大,年老体弱,或者心理抗拒手术开刀的患者。

一点也不痛的微创手术解决三叉神经痛

方奶奶完善了各项术前检查,陈书达教授组织功能神经外科团队开展严密的分析与讨论,考虑到高龄、全身状况等因素,决定给方奶奶采用“机器人”辅助下手术治疗。

这项手术名称是机器人辅助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手术在精确到毫米级的机器人辅助引导下定位穿刺。按照预先设计好的路线进针,将一个微小的“球囊”置入“三叉神经半月节”的位置,充盈球囊压迫仅仅三分钟,疼痛即刻消散。脸上只有一个穿刺孔,可以说是微创中的微创。

术后回到病房,方奶奶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一点都不痛了,这手术真神奇。”

多类神经外科手术用上机器人新帮手

近日,浙江医院神经外科陈书达主任团队采用睿米机器人辅助新技术,开展了多种神经外科手术,为患者解除了病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78岁的胡奶奶3年前因右侧三叉神经痛在老家接受了三叉神经球囊压迫术,术后恢复良好,可是春节前右侧面部疼痛又犯了,以鼻唇沟周围为主,痛得就像针刺一样,口服止痛药效果也不好。过年期间,孩子送她住进了浙江医院神经外科做了机器人辅助三叉神经球囊压迫术,效果非常好。75岁的谢爷爷和76岁的潘爷爷也因为三叉神经痛在这里接受了同样的手术,术后立竿见影,疼痛消失了。

三叉神经痛被称为“天下第一痛”。所有患三叉神经痛的人群中,40岁以上患者占70%~80%,女性多于男性。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机器人辅助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适合治疗高龄、体弱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

术前规划

术中设置精准参数

术中植入

成功植入球囊

陈书达教授指出:三叉神经痛有多种外科治疗办法,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是其中一种,球囊压迫有很多适应症,适合那些年纪比较大,年老体弱,或者心理抗拒手术开刀的患者。

这种解决方案费用低廉还可多次手术

球囊压迫的优点主要是微创,三叉神经半月节穿刺到位后,植入微球囊进行一定压力、一定时间的压迫,达到缓解三叉神经痛的目的;另外还有费用低廉;可以多次做,重复做等优点。

陈书达解释:过去进行的三叉神经半月节穿刺,从体表比如眼球、嘴角旁2.5公分,对着外耳孔、瞳孔进行穿刺,主要依靠术者的经验,有徒手盲穿之意味,故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来操作;第一次穿刺的位置,不一定就是医生想要到的位置,要根据透视进行调整。这样的手术时间比较长,而且多次进针穿刺的过程中,会导致对三叉神经更多破坏,副作用相对大一些。

“现在,我们引进了手术机器人,这是无框架的立体定向的导航系统。首先可以进行术前规划,精度在0.5mm以下,这对三叉神经球囊压迫术来讲,精度已经够了;并且穿刺都是一次完成,这样节约了时间,又可以减少反复穿刺引起的出血或造成三叉神经半月节过多破坏的副作用。机器人辅助下手术更加精准,时间缩短,副作用少,非常好。”陈书达说。

编辑杨俏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